| 高速穩定的發展態勢
2007年,我國儀器儀表行業仍處于高速穩定的發展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7年行業的工業總產值為3078億元,銷售收入為3005億元,同比增長29%;利潤總額225億元,同比增長35%。
從行業規模來看,2004年工業總產值首先突破1000億元;時隔兩年,2006年突破2000億元;而只經過一年,2007年就突破3000億元,這樣的高速發展勢頭已經保持了將近五年。所以,受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拉動,儀器儀表行業規模迅速擴大。
進口增幅有所回升,出口增幅不斷上漲。2007年儀器儀表進出口總額為260億美元,其中進口172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出口88億美元,同比增長36.1%;逆差為84億美元,減少4億美元。隨著本國企業產品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跨國公司在國內建獨資企業的增多,這幾年產品進口一直呈下降趨勢。截至2007年3月,進口增幅只有4.6%。但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發生變化,對產品進口采取了一定的鼓勵政策,因此進口增幅又恢復到12.3%。盡管人民幣不斷增值,但出口的增幅仍達到36%。這一方面說明本國企業產品水平的提高,增強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國內獨資企業外銷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就逆差來說,2007年是多年來**出現逆差減少的年份。
國內產品取得技術進步
近兩年,國內自動化儀表在產品開發方面的進步十分顯著,*為突出的是控制系統。2007年,浙江中控技術有限公司發布了*新的分散型控制系統(DCS)產品ECS700。該系統無論在功能、性能還是硬件外圍設計方面,都達到了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北京和利時則推出了小型和大型PLC系統產品,并在多個領域獲得應用,用戶反映良好,在業內產生了很大影響。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現場總線協議EPA,已經批準成為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IEC)的標準。這些都說明在控制系統和工業通信網絡技術方面,國內產品已達到與國際相當的水平。
現場儀表的技術開發也出現了新的趨勢,已由仿制、跟蹤階段,進入對核心技術自主研發階段。以高精度壓力/差壓變送器為例,前幾年,測量精度高于0.075%的壓力變送器的傳感器全部要依賴進口。*近這一兩年,本國企業也開始對*核心的壓力傳感器以及相關的補償軟件技術進行研究攻關。上海威爾泰公司通過引進部分成熟技術,自主進行技術整合,掌握了高精度硅壓力變送器的全部技術,目前已經能夠生產精度為0.075%的變送器。又如沈陽儀表研究院也在開發自己的高精度硅電容壓力變送器,重慶偉岸公司和北京華控公司則在開發金屬電容的高精度壓力變送器。這些成果都有望在今年取得一定的成果。
差距來自細節
目前,國內產品與國外產品在一些基型產品上的技術水平比較接近,性能指標也大體相當。但是在**產品的研發方面,國內產品與國外產品仍有著較大差距,特別是在應用技術的研究方面差距更大。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對儀表的應用技術研究不夠。儀表在不同的應用領域、不同的使用環境、不同的測量介質下都會有使用要求上的細微變化。這些細節,往往就是一臺儀表在現場能否正常、穩定、長期工作的關鍵。同樣是一臺壓力變送器,用在食品工業上就要求儀表的外形不能儲存殘留物,以免這些殘留物變質引起被加工食品出現質量問題。縱觀國外大公司*近幾年開發的新產品,真正在原理上有重大突破的并不多,大量產品都是針對不同應用場合的變形產品。而國內產品往往就是一個系列,以不變應萬變,對用戶應用方面的要求研究甚少,因此在使用中出現各種不適應。其次,在加工或者裝配過程中的細微差錯給產品留下了隱患。*近幾年,國外公司出于成本的原因,開始在國內尋找貼牌生產的企業。國外公司對進行貼牌生產的企業在質量管理上進行了嚴格地培訓和監督,這些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很快有了明顯提高。在**產品方面,國外公司所達到的水準都是多年的技術積累,沒有相當長時間的磨練,很難達到那種水平。所以,國內產品要達到**水平還需要一段過程。
總之,國內儀表產品與國外產品的差距已經從原理、基本工藝等基礎層面上的差距,逐步演變到在細節層面上的差距,這是事物發展的正常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