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貿易保護主義
貿易保護主義 (短期保護是有利的,長期保護對經濟增長有害)在對外貿易中實行限制進口以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內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競爭,并向本國商品提供各種優惠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的主張和政策。在限制進口方面,主要是采取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兩種措施。前者主要是通過征收高額進口關稅阻止外國商品的大量進口;后者則包括采取進口許可證制、進口配額制等一系列非關稅措施來限制外國商品自由進口。這些措施也是經濟不發達國家保護民族工業、發展國民經濟的一項重要手段。對發達國家來說則是調整國際收支、糾正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工具。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 , 較晚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常常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 發達國家則多提倡自由貿易,貿易保護主義只是用來作對付危機的臨時措施。到了壟斷階段,壟斷資本主義國家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已不僅僅是抵制外國商品進口的手段,更成為對外擴張、爭奪世界市場的手段。貿易保護主義有以下特點:①主要保護手段由關稅轉到非關稅措施 。一系列的國際貿易與關稅談判中形成的決議,大大降低了關稅總水平,于是各國轉而采取非關稅措施來推行保護主義政策。這些措施靈活、隱蔽、限制性強,世界貿易總額一半以上受到各種非關稅限制。②保護政策對產品的針對性越來越強,如對工業品限制減少和降低,但對農產品的保護卻極少松動,對工業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別。③實行保護政策所針對的國家和地區的區分加強了。一般地說一國總是針對自己直接、強勁的競爭對手加強保護主義政策,而對其他國家則適當放松。世界多數國家都是根據自己的國情和競爭對手的狀況,分別采用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政策,以期保護本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增強其在國際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