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凝聚科技精華的百年名校,一個以技術執法為手段的國家機關,1年1個月零15天之后,兩只強有力的手再次緊緊握在一起。
2008年12月28日,國家質檢總局與清華大學科技與人才培養合作協議**領導小組聯席會議暨工作組會議召開,這是雙方于2007年11月13日簽署正式合作協議后,共同就合作取得的成果展開深入調研、達成繼續深化合作意向的一次專題會。
“質檢公益行業科研項目、集裝箱可視高新技術應用、放射性物質監測系統推廣應用等等。可以這樣說,合作協議機制實施一年來,成果豐碩,這些項目不僅為質檢系統提供了全新的高科技手段,也使得該機制成為強強聯合、雙贏機制的典范。”談起這些合作成果,參加會議的一位專家如數家珍。
原木輻照處理技術研究合作就是其中成功的范例之一。
我國森林資源十分匱乏,特別是1999年國家實行天然林保護工程后,國內木材資源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因此進口國外木材成為必然選擇。但是,國外木材攜帶大量危險性有害生物,一旦傳入,勢必給我國森林產業帶來巨大損失或毀滅性打擊。另外,我國每年進出口大量水果、蔬菜等食品,也可能傳帶危險性病蟲等,需要實施嚴格的檢疫處理。輻照處理作為**、高效、全天候、無環境污染和無化學殘留的檢疫處理技術和食品**技術,具有十分顯著的優勢。
清華大學先進的輻照裝備研發制造技術和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在檢疫處理領域里的長期研究和積累,為雙方強強聯合奠定了堅實基礎。7年多的合作研究,重點開展了大功率電子加速器的研制和輻照生物學效應等的研究,攻克了很多技術難題,儲備了大量先進技術,積累了豐富經驗,培養了一支專門人才,為我國今后深入開展輻照處理技術研究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為進一步推廣應用輻照處理技術夯實了基礎。
核心關鍵詞:質檢、檢驗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