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神舟七號”發射日期的臨近,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在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上。而在國內高校中,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名字始終與舉世矚目的“神舟”號系列飛船的研制緊緊相連,大型地面空間環境模擬裝置、返回艙焊接變形的矯形、三軸仿真實驗轉臺、容錯數管計算機、故障診斷系統……哈工大科研人員攻克了一項項技術難關,為”神舟”號飛船的每一次成功書寫了精彩的篇章。如今“神七”發射在即,哈工大參與的這些“神七”項目又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22日,記者探訪哈工大科研人員,為讀者揭開了哈工大參研“神七”項目的神秘面紗。
地面實驗系統為航天員艙外行走提供環境
在“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科研攻關中,哈爾濱工業大學承擔的一項重大科研項目是航天員艙外航天服的地面實驗系統。其中,由該校機電學院哈工大氣動技術中心包鋼教授帶領的課題組一行5人負責了“水平艙環控系統改造”和“緊急復壓系統”兩項工作,這兩個系統都是航天員艙外行走必不可少的實驗項目。
水平艙即載人航天“人(航天員)艙(軌道艙)服(艙外航天服)”地面實驗艙。課題組負責水平艙環境控制系統的改造工作,即負責為“人艙服”實驗提供合適的環境控制。該環控系統模擬太空環境,提供被實驗的軌道艙及航天服內氣體的氧氮比、壓力、溫度等環境,在保障航天員生命**的前提下,使航天員提前適應在軌道艙中的生活。
據了解,航天員身著航天服進艙進行實驗時,艙內被抽成真空。倘若航天服發生泄露,航天員就會暴露在真空狀態,非常危險,甚至危及生命**。在這種狀況下,艙門不能及時打開,就需要緊急復壓系統恢復艙內大氣壓,使之達到適合人類生存的氣壓值,緊急搶救航天員。由哈工大科研人員承擔的“緊急復壓系統”項目的意義也正在于此。
從2006初至2007年一年多的時間里,哈工大氣動技術中心課題組一行5人一直為這兩個項目忙碌。在做項目期間,為了趕進度,他們吃住在北京航天城。據課題組楊慶俊老師介紹,課題組老師還肩負著教學、學生培養等工作,為了節省時間,他們經常是坐晚上的飛機,凌晨兩三點鐘到家。上完課、參加完學生畢業答辯等工作又急忙趕回北京。正是這樣不知辛苦地工作,他們按照進度順利完成了兩個項目,并順利通過驗收。關鍵詞:神七 試驗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