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優良的儀器維護力量
我們的維修人員: 我公司有**工程師五名、工程師四名、**技師二名。 **工程師分別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清華大學力學系、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北京科技大學自動化專業、中科院計算機所。長期從事儀器的研發、維修、生產和維護工作。其中部分**工程師具有BCEIA金獎。 **技師分別畢業于***大型企業,長期從事氣相色譜維修、保養工作。具有化學分析**工程師證書。 我們的維修資質: 我公司是國家各家優良儀器廠家的特約維修點,具有多年的維修維護經驗。
2. 先外部,后內部。不要動不動就打開機殼,沒有初步的判斷和排除就喜歡鋪開攤子絕不是老手的做法。指望打開機殼看哪里有斷線或明顯故障之處,純粹是在碰運氣,即使好運也不可能每次都這樣。約有50%故障是由外部環境或操作、清潔等造成的。如是否關機時間長了?晝夜溫差是否很大?儀器放置的位置是否離電梯間很近? 儀器附近還有什么儀器在使用?計算機設置是否正確?等等。
3. 先電源,后主機;先附件,后主機。應先檢查電源是否穩定、負載是否過重、地線是否良好、電極等附件是否良好和正常、各接口是否正確等。
4. 充分利用儀器面板上各種按鍵、顯示屏幕和操作 或維修程序等,作些排除,這需要極其熟悉結構。(重要步驟)
5. 了解用戶的操作習慣、操作人員結構和水平,科室經濟情況等也會對維修有很大幫助。如可推斷清潔保養得如何,是否有欲更新的想法(否則無論怎么修都不會說好)等。如筆者碰到一臺血球計數儀,前任幾個工程師無數次維修,持續二年,還換過新機器,但不到半年又重復出現故障,麻煩不斷。我接手后有一次接報修,趕到時屏幕暗的,問醫生是這臺嗎?醫生回答是的,且上前按電源開關。按后無反應,就又按一下,機器重啟了。原來儀器有屏幕保護功能,該科室無專人保管使用,使用者用好就走,后一使用者一看屏幕暗的,就開開關。每天數百次開關電源,怎有不壞之理?修好后,我寫了一個條子貼在儀器前,寫明若發現屏幕暗,先隨意按一下任何鍵,不亮再開電源開關。從此就再也沒這么麻煩了。
6. 不輕易更換原來儀器上的元器件和板子、管道等,因為有些元器件與板子、軟件數據相關。更不能*不停地換板子和部件來縮小故障源,否則招一民工教教即會(目前此類維修者*多,既可收費又簡單)。
7. 必要時儀器或工程師要承擔責任,背“黑鍋”。若責任在科室或使用者,以后更難打交道了。出于各種目的,也會出現:有人故意設置故障。*好:解鈴還須系鈴人!否則很花時間 。
修好一臺儀器不容易,尤其是老儀器;搞壞一臺儀器可是太容易了,不需要什么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