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一個曾經被禁止進行任何與原子能相關研究長達七年的國家來說,頗不尋常。自1945年**次世界大戰戰敗,到1952年《舊金山和約》簽署,日本才被確認脫離戰時狀態。當1954年世界上首座實驗性的民用核電站在蘇聯建成時,日本剛剛開始核電投資預算。
至今約60年間,日本核電在引進技術、設備國產化之路上,經歷了沸水堆、壓水堆技術的市場爭奪,*終由政府支持本國核電企業扭轉了外資主導的局面,進而成為全球第三核電大國。但是1970年代建成的老舊技術核電站運行至今,也為如今的福島核事故埋下禍根。
盡管如此,日本主流聲音仍然認為日本發展需依靠核能。除去日本國內能源短缺,核能是現有**能部分保證其能源**的選擇之外,日本政府還將產業振興和經濟復蘇寄托在核能技術的出口上。
“日本的‘原子能立國’概念包括搶占國際核電市場的目的?!备ト羲固厣忱墓荆‵rost&Sullivan)能源部門咨詢經理曹寅對本報說。
福島之前
3月20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自“3·11”地震以來**表態稱,因地震和海嘯發生核泄漏的福島**核電站將被廢棄。負責運營的東京電力公司稍后承諾將不會重啟該核電站。
建造于1970年代的福島**核電站6個機組原本已屆40年的服役期,即便沒有因為地震和海嘯發生事故,也將在近期完成使命。
這并不是日本**起核電站核泄露事故。三年前的柏崎刈羽核電站受新瀉地震影響停運近兩年。
2007年7月16日,日本新瀉縣柏崎市附近海域發生6.8級地震,導致該核電站發生包括放射性物質泄漏、變壓器起火等在內的共計69起核**事件。事后,國際原子能機構和日本相關組織多次派專家組前往調查,核電站停運。
核電站并未一停了事。2008年11月11日,日本環境省出臺的總結報告稱,2007年度日本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較上年度增加了2.3%,同時比《京都議定書》規定的12.61億噸基準量高出了1.1億噸。